一、实训室名称
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训室
二、实训室位置
一教6楼609室
三、实训室功能与定位
教学功能:
承担人工智能技术应用、软件技术等相关专业的计算机视觉、自然语言处理、人工智能开发框架、网页设计与布局等实践教学任务,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训,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,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。为学生提供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场所,使学生熟悉行业标准和操作流程,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。
科研功能:
为教师和学生的科研项目提供实验平台,支持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。
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。
社会服务功能:
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,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。
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,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。
四、实训室设备与设施
主要设备:
电脑Lenovo(CPU intel i9-12900、3060 12G显卡)
设施配套:
配备完善的通风、照明、安全等设施,确保实训环境安全舒适。
五、实训项目与内容
基础实训项目:
机器学习、深度学习、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基础性实验。
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各种算法,如分类、回归、聚类等,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,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算法。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和实施,如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系统,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锻炼能力,积累经验。鼓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团队项目实践,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。通过分析实际案例的方式,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,激发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。
六、师资队伍
负责人简介:
高亚玲,教授,擅长计算机网络与物联网应用技术方向的教学与研究。
团队成员:
李荣芳,副教授,擅长移动互联应用方向的教学与研究。
马旭颖,讲师,擅长物联网应用技术方向的教学与研究。
尚燕子,助教,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,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。
张艳,助教,擅长大数据技术方向的教学与研究。
七、实训成果与特色
实训成果:
学生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,如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一等奖;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“软件测试”赛项“二等奖”;蓝桥杯java软件开发赛项二等奖、web前端开发赛项二等奖;国际青年人工智能大赛二等奖。
特色与创新:
采用项目驱动,引入新技术应用案例等,提高了实训教学效果。
与企业深度合作,共同开发实训项目,使实训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。
八、未来发展规划
进一步完善实训室设备和设施,提高实训教学条件。
加强师资队伍建设,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。
拓展实训项目和内容,满足不同专业和层次学生的需求。
深化与企业的合作,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。
